拣点总会丢掉更多

by tree ⌂, Saturday, January 02, 2016, 16:32 (3029 天前) @ 齐愍乐平
编辑 by tree, Saturday, January 02, 2016, 16:42

不看简传,看来没法回复了。
反正假期没事,就看了《仿佛来自虚空》。
捡几个可以理解的点,其他就只能扔了。

离散的代数几何,与连续的拓扑,两者建立紧密连接,就是他大半辈子的驱动。
这个工作,对于一个几乎高等数学盲水平的人,也就是化个半天看完传记。

但,虚空藏经描述过这种穿越,作为大心有情---虚空藏具有数学家那种处理拓扑的能力,我不怀疑。
只是佛教一般教导大多把它当做非人所及的层面,建议大家不要多企及这种机制。
我猜,佛教大德---说实在的,是鄙视一般人的智商和能力的---你干不了,就算了。。
换到是我,除非掌握总持技术、1念能当100年来用,否则我也觉得暂时了解下就算。

天才的下半辈子,孤独的精神,难以避免地靠搭"人称复数"的精神们及挖的坑。
这似乎意味着,简明而专研的精神,必然有很多精神s的陷阱可掉。
很多掉坑的精神s,早就在一个个坑里等着新进的。呵呵。

-----------

我看你此前将此文开篇“之前的人们不知道此界如今的常识”之义,引用到“李白诗篇如今看来毫无新意”的解释上去。没有李白之前的,人们几乎无法越过去体会。

开创性工作的困境,就在这里。
如果这种解释被广泛接受,那么其不凡内涵就容易被当成鸡汤般忽视,虽然说效用也没拉。
如果反之,则解释就可能无法成为大众的,于是小众而美,如缕欲绝。
结果,就是等待或找来...学生,教之,鞭策之。
尽责任,就像蹲坑。

-------

雾霾般的模糊,比类出某种理解 --- 这其实不来自你的文本,而是来自某段新读的传记。
那段传记,很好地解释了我已经表达的某种持久的困惑:什么是尘沙?什么是界外?
由于是阅读带来的补丁,如一般所说那样,像衣服补丁一样易于脱落。
我的意思,为了休息,只能先躲懒代入,埋个坑。
太精勤了,像天才自己说的会有点不平衡嘛,哈哈。

-------

多大能力,办多大事。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