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年前麻叔在莲舟说:

by o古慈o, Sunday, May 26, 2013, 15:00 (3991 天前)

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中,共生与因缘生的区别是什么?麻叔当时说有时间说说这个,……不过后来没见过系统的讨论过,兄弟们有不有兴趣讨论讨论?

这个关键还是对不生的理解

by omahaho, Sunday, May 26, 2013, 15:00 (3991 天前) @ o古慈o

理解正确了共生就是因缘生,自生他生也是因缘生如何是正解?宿命论

无因就是因

by omahaho, Sunday, May 26, 2013, 15:00 (3991 天前) @ omahaho

宿命需要什么因?

哇咧又来了!…左右何在?

by o江南瘴疠地o, Friday, June 14, 2013, 15:00 (3972 天前) @ omahaho

还不速速与我将这厮乱棒揈出!

这是九天前的贴,当时输入汉字不方便,简略了点,

by omahaho, Friday, June 14, 2013, 15:00 (3972 天前) @ o江南瘴疠地o

但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会在中道的第二层含义里再说明一下。

古兄的题目,有一个隐含但确定的内涵:四生(包含共生)不成,但因缘生则成立。

by otreeo, Friday, June 14, 2013, 15:00 (3972 天前) @ o古慈o

古兄的题目,有一个隐含但确定的内涵:四生(包含共生)不成,但因缘生则成立。这个内涵,对于学习中观的人“已然”是一个公设?基于这个内涵再下来的讨论,其实就是先验性地设定靶子,再去证伪或证真。在不同经论里,靶子设定各有不同。基于对经纶的尊重和承认,我们都不会去尝试否定他。我注意到,自己也经常拿这种法子悄悄折腾人。比如,有人说“佛在阿含说过他讲的法都是有益涅磐的,他知道但没讲出来的是因为无益于解脱”。然后我回答说“佛没在阿含里面讲的他方佛肯定有很多,难道是因为这些世界的佛所说所行都无益于解脱所以不提?”你看,这能把人给呛死。实际呢,无非是在自己话的前头扛出一面佛的大旗。虽战无不胜,但实是双方不知不觉露怯罢了。假设这里设定两个新命题:1、共生成立,因缘生不成立。2、共生、因缘生均不成立。其中2的命题《因缘生,不成立》,在楞严辨见是有的。这是翻译造成的新问题,还是不同经论的立意有差别?暂且不论这两个新命题。回到古兄的原命题,中观是否认为:“四生不成立,但因缘生成立”?个人看法,中观不会去论证因缘生成立。你看不到在中论里面有论证“因缘生成立”的段落。论证四生不成立,就是论证缘起法无生。

抬杠玩玩

by o兼修o, Friday, June 14, 2013, 15:00 (3972 天前) @ otreeo

讲多了的确可能无益于受众解脱啊。你能花个50年听人讲课?

郭德纲。。。

by otree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兼修o

抬杠。。。。呵呵。。。现在Youtube什么每天新增的视频/照片/语音,远超过人能看到的限度。只好说汗到内衣了。//

哈哈,对不起,你的假设跟我想的有距离:你我对无生的理解不一样

by o古慈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treeo

无生-----没有自性生出。三时都不会有自性生出。---这是我对无生的理解。这点先得共许,才能继续往下说……

您的理解是错误的

by omahah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古慈o

中论用无自性破自生他生,自生他生是常见,故用无自性这种偏断的说法来破常见。按这种理解,用偏断的无自性来破偏断的共生无因生显然会有困惑。先把这一点搞清楚,才能往下说。

哈哈哈

by o古慈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mahaho

偏断的理由?说出来!

自生他生偏常,共生无因生偏断,同意否?

by omahah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古慈o

如果同意,“无自性”在中论中偏断就是一个自然的结论。http://www.xinwenwuzhe.com/?view-1784.html

不同意。似乎您的断常是有无

by o古慈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mahaho

若谈有无,则我觉得无自性表述偏常、是常---常无自性……

不同意很正常

by omahah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古慈o

本来没想到这会是一个问题,现在看来确实是个问题。我先打通字句研究一下。

对不起、你我对无生的理解可能不一致。

by o古慈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古慈o

题目打漏了字、抱歉

tree兄请进,讨论一下不讨论的,顺便提供一个咨询。

by o云飞月o, Friday, June 14, 2013, 15:00 (3972 天前) @ o古慈o

其中2的命题《因缘生,不成立》,在楞严辨见是有的。

这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不同经论的立意有差别?

———— 《楞严经》对六入所生的根识现量,世尊的回答是:“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超然法师的解释是:“乃如来藏妙真如性”经中也有这样的原话。如此解释,也就是从胜义谛的角度立意来谈的,这倒合符应成中观的见地。后学当时看超然法师的博客,读到这里也与您有同样的疑问,于是在后面的评论中问了法师,法师也作了回复,现贴在后面供参考:

师父吉祥!随法师的博文一路学习下来,最近两篇中有一个疑问请教:六入的知觉性由根尘和合而生,也就是因缘所生,为何世尊说“本非因缘”?

博主回复:2012-12-12 19:32:31

——这个,世尊说过的:“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那部分博文请仔细看下。——“知觉性(六识)由根尘和合而生”,仍是方便之说,实则是生而无生,随缘显现罢了。

原帖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df33510102e5tp.html

中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楞严:“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

by otreeo, Friday, June 14, 2013, 15:00 (3972 天前) @ o云飞月o

同一“因缘”,一褒一贬。但,从龙树菩萨造《中论》: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所谓善说因缘,即八不:生灭常断一异来去。以此二偈赞佛。则已略说第一义。问曰。诸法无量。何故但以此八事破。答曰法虽无量。略说八事则为总破一切法。稀奇,龙树偈赞“不生不灭”等八不,此即善说因缘,此即:第一义。为何楞严经又有说“因缘自然,俱是戏论”?继续。。。带着问题。。读《中论》因缘品第一,找不到证明“因缘和合,有法生灭”的迹象。反之,青目开篇就自问自答,为何造此论,答:问曰。何故造此论。答曰。有人言万物从大自在天生。有言从韦纽天生。有言从和合生。有言从时生。有言从世性生。有言从变生。有言从自然生。有言从微尘生。有如是等谬故堕于无因邪因断常等邪见。种种说我我所。不知正法。佛欲断如是等诸邪见令知佛法故。先于声闻法中说十二因缘。又为已习行有大心堪受深法者。以大乘法说因缘相。所谓一切法不生不灭不一不异等。毕竟空无所有。如般若波罗蜜中说。佛告须菩提。菩萨坐道场时。观十二因缘。如虚空不可尽。为化世间邪见入佛法故,佛先于小乘说十二因缘。(按下文,意思是说于小乘未显说诸法毕竟空八不中道)及待所化成熟堪受大法者,以大乘法,说因缘相:“所谓一切法不生不灭不一不异等。毕竟空无所有。”如般若波罗蜜中说。佛告须菩提。菩萨坐道场时。观十二因缘。如虚空不可尽。这一段说,“八不”即大乘法因缘相。值得注意,空无所有,但非落空无。“十二因缘”如虚空“不可尽”。“不可尽”,当然不是“啥也没有”。。。佛灭度后。后五百岁像法中。人根转钝。深着诸法。求十二因缘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决定相。不知佛意但着文字。闻大乘法中说毕竟空。不知何因缘故空。即生疑见。若都毕竟空。云何分别有罪福报应等。如是则无世谛第一义谛。取是空相而起贪着。于毕竟空中生种种过。龙树菩萨为是等故。造此中论这毕竟空被取相贪着而生诸过一段值得注意,后500年人根性转钝,于“毕竟空”起种种错解。。。青目解释说,龙树菩萨为除此等错解之过,而造中论。继续。。。按楞严经/注释,楞严经所谓的“因缘自然”不仅指外道种种邪见,还包括小乘特定的十二缘起见。结合《中论》开篇阐释,其中小乘十二缘起见,可特指与“毕竟空”不相应的小乘缘起观。但是,问题是到底彼此之间有哪些具体的不相应呢?要回溯这些历史,看来是相当难了。说实际点,现在的南传缘起观,和如今“八不、般若毕竟空”大乘缘起观,有哪些不一致?哪些分歧细节?现今的分歧,和造中论时的分歧是一致还是不一致?若能取自现实来分析,在如今可就真是太稀有了。。。如今能看到的南传缘起的教法/观法,我真想知道怎么和古代的小乘观法套在一起,因为个人对之都并不算真正熟悉。。。只好乐观地待以明日复明日,或者诚恳仍不大乐观地求教诸位方家。。。

两个“因缘”内涵不同。

by o云飞月o, Friday, June 14, 2013, 15:00 (3972 天前) @ otreeo

我理解,中论里的“因缘”指“八不因缘”,并不是“因缘所生法”这个“因缘”吧。

因缘有两层含义

by omahaho, Friday, June 14, 2013, 15:00 (3972 天前) @ o云飞月o

一个是指因果关系,比如鸡生蛋,蛋生鸡。中论里的因缘基本上是这个含义。另一个是观察角度问题,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再比如楞严经里舔舌头的例子,当你是天人状态时,味甜,饿鬼状态时,味苦。楞严经否定因缘其实是否定因果性的因缘不否定角度性因缘,意思是说本经不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看问题,要从观察角度的角度看问题。

或许这第二层含义

by omahaho, Friday, June 14, 2013, 15:00 (3972 天前) @ omahaho

就是唯识的角度

哪两个“因缘”?

by otree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云飞月o

我理解,中论里的“因缘”指“八不因缘”,并不是“因缘所生法”这个“因缘”吧。>>>“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与八不一样,都出自中论。

说说我的理解

by o云飞月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treeo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其中的“因缘”指八不因缘,意思是:因由、道理。比如,中观五大因的逻辑推理方法,依此而建立。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其中的“因缘”指因缘和合,意思是:缘起、条件。凡是有条件才成立的任何事物,都没有自性。—— 也是观待缘起,观待条件。

正好finder兄在此。。。

by otree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云飞月o

个人看法,这不是大乘/中论/中观的内部问题。。。就我所知,南传分别名色法时,讲“究竟法/名言法”不同。http://bbs.sutta.org/article-26-1.html分别名色/观察缘起,对象应该是究竟法(而不是名言概念法)。至于什么是名言概念法,南传定义和北传明显不同。未能观照到名色起灭时而对着名词概念展开“禅修/讨论/分辨”,就是所谓“对着名言概念法进行观察修的人”。可以说是一杆子打倒一大堆没有实际禅修的人。。。问题是,上座部修行所缘的究竟缘起法,是否毕竟空?或者问:“因缘所生法,即是假名,毕竟空无所有”是不是南传/声闻乘的见解?似乎不是。这正可以问问finder对此的了解。以我的看法,楞严说“因缘/自然,都是戏论”时,是断定声闻乘的这类观照“因缘法”修行(所依见解)并非最上了义,非究竟义,是有余诤论处。中论开篇,青目菩萨注释,也隐含有此意。说,行者因根性转钝,对大乘毕竟空执相起贪嗔,或错解或排斥等等。而龙树造中论的目的就是澄清毕竟空义。我个人的看法,如今的南传不太赞同北传的“毕竟空义”(天台教据此演为:空假中)。若果真如此,则可反推当年上座佛教对“毕竟空”义的排斥;若并非如此,则当年菩萨造论时的情形仍待分辨。个人见解,一起探讨。

南传是讲实修的,本来不搞中观这种诡辩。

by o江南瘴疠地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treeo

中观重理,难免轻于事;南传务事,也就自然昧于理了。

南传对究竟法的定位,如同 finder 所言,逻辑上颇不自洽,如果持以与中观相辩,是肯定要输的。

哈哈。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事。

by o二麻子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江南瘴疠地o

要论辩,肯定输。历史就是如此。

跟能讲理的中观拼的好像是唯识

by o蹲断妄念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江南瘴疠地o

这两才是能讲理的祖宗呢, 南传那种简洁明快的戒定慧哪是他们的对手。 问题是再能讲理, 再比大半程讲理不自洽的南传自洽, 也做不到完全自洽( 除非事先承认点什么), 然后还得去讲实修去。 前置的讲理也不是没理, 为了方便实修。 像天台, 上来弄个观不思议, 篇幅不是特别大, 不算大规模讲理, 不行, 就开始大篇幅讲理修观, 还不行,还有渐次止观。 次第预备多了, 谁都盯着顿的, 不管自己行不行, 渐次的就没人理了, 对一个人来说弄不好还慢了。

据我所知,南传没有毕竟空的说法

by ofinder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treeo

比如色聚的极微,认为是究竟法.但也是刹那生灭,无常无我的.我虽所知不多,但前贴说过,对南传也不是全部接受.

极微刹那生灭,无常无我

by omahah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findero

无常无我就是不常不断,不常不断在大乘看来就是毕竟空。

中观讲世俗胜义二谛,南传缘起也讲二谛。

by otreeo, Sunday, June 16, 2013, 15:00 (3970 天前) @ ofindero

在讲名言/世俗谛时,两者分歧不大。讲真实法/与真实相应的概念法时,差别也不大。在讲究竟胜义谛时,两者有差别。差别到底有多大,个人所知有限说不好。如:按北传,上座认知名/色之究竟真实法,本身是否住地无明遮盖?个人的理解,苦集灭道四圣谛,南北传没有根本分歧。但对于缘起法,南传自身内部就曾有分歧(对《清净道论》缘起观)。这可以说明,在南传,缘起法因其甚深亦不易究其源底。后世对部派时期论藏的态度分歧,或许是该问题的衍生。依南传观察缘起,破除四种密集,了知内外诸法无常空无我,培育“见”清净。见清净是道智、观智、涅盘智的基础。这一点,与北传所谓“见惑、思惑”破除,个人看法是直接相应。但如今天台将教法和观法结合的实践确实很少看到。这可能是传统凋零导致。。南传历史上对于缘起法的内部分歧,与北传在“见思惑”之余的“尘沙惑、无明惑”,个人认为是相应的。即使在北传,汉地甚至印度/藏地,都有过分歧。比如阿罗汉是否证人法二无我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南传内部对缘起法甚深层面的分歧,恰是此问题刚好涉入大小乘分界。楞言说:“回小向大”超出二十万大劫,“不回心定性声闻/定性辟支”,正是到达此分界。虽然说不好,也胡诹了这么多,见笑。

师兄讲的有道理

by ofindero, Sunday, June 16, 2013, 15:00 (3970 天前) @ otreeo

南传与大乘是有差异。我也跟师兄做类似想法。对大部分入门者,个人鼓励修行南传的四念住直修到行舍智。佛陀曾经讲过,7天之内,许多人就能证道。更不用说证到行舍了。就算资质愚钝如我等,几年的时间,也应该是足够的。自己的一点鄙陋心得,已经分享给各位,也得到了收获和指正,暂时告假一段时间,期望能修到行舍智后,再来跟各位分享。顶礼地藏大愿王,愿诸有情速解脱。无边光明阿弥陀,净土巍巍药师尊。观音普贤文殊师,清静僧众与龙天。我以身口意发愿,急速成就菩提心!

赞叹发心!祝师兄如愿。

by o云飞月o, Sunday, June 16, 2013, 15:00 (3970 天前) @ ofindero

感谢分享!

随喜觉兄。几年前读帕奥禅法、玛哈希内观禅、南传菩萨道时,深为打动

by otreeo, Monday, June 17, 2013, 15:00 (3969 天前) @ ofindero

由此,对南传产生由衷的尊重。从此也对南北传的隔阂,淡了相当多。这两天我读一些以南传为尊的博客,注意到一个以前发现过一些端倪的迹象:南传所化地区,有很多六祖慧能南禅的辐射影响。甚至有人说“你别看南传地区似乎有六祖慧能的南禅修法,但其实那只是人家(泰国人)参照一下并不是真觉得有南禅什么特别的”。但这种话通常是会与事实相反的。。。我就想到,这是不是当时六祖远化岭南时的一个必然衍生?求真相。。六祖禅法足够有效、直指人心,加上弘法区域地理位置的特别,超越南北传的界限。个人臆测。。。

为什麽只图证到行捨智?

by o江南瘴疠地o, Monday, June 17, 2013, 15:00 (3969 天前) @ ofindero

莫非担心一不留神,入流证圣,便回小无望了?该算是一种大乘信仰带来的焦虑吗?

其实 Finder 兄这个临去秋波也是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by o江南瘴疠地o, Monday, June 17, 2013, 15:00 (3969 天前) @ o江南瘴疠地o

Finder 大约因为发大心,才把志向定在证取行捨智上,不敢亦不愿进探初果。只是南传菩萨道这个一旦预圣流,就无法转修菩萨道的观点,到底是从前辈经验的积累中得来的?还是为了贴合经中入流极七生有的说法,从而揣摩出来的呢?

为了度众生,不但要生生无尽地勤修巴拉蜜,自我观智还必须设定一个涨停板(limit up),稍一糊塗过了头,就好像车子误开上国道,想回头也来不及了;菩萨这职位也太不是人干的了!

欢迎随时回来交流。。。。

by o二麻子o, Monday, June 17, 2013, 15:00 (3969 天前) @ ofindero

多谢分享交流,互相有益。此地无宗派,对南传十分尊重。当然,要打倒大乘的那些行为,不认为属于南传教法——这与finder兄没关系。

世俗缘起及佛法缘起

by o踏雪寻梅o, Sunday, June 16, 2013, 15:00 (3970 天前) @ o云飞月o

其实因缘或缘起之说,可以大体分为世俗外道之因缘缘起和佛法之因缘缘起,其差别在于是否真正能够导向解脱.

如果只讲诸法是因缘和合而成,执万法为实有,则是世俗外道的因缘缘起说.如自然科学中部分内容,及哲学中,如唯物辩证法, 因缘和因缘之间的关系,如矛盾双方,质变量变等内容,讲得非常细致,但无法导向解脱,或者说与解脱没什么实质关系.因为其本质是在执着万法为实有的基础上,然后探讨这些实有的东西之间的关系,所以从根本上说是在基本割裂及次生割裂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割裂或执着,本质仍然不可能离苦之积聚,或者说仍然是导向苦的. 楞严经中破斥的应该主要是这种缘起说. 当然同时也破除对佛法本身一些概念如入十二支缘起为绝对真实而抓住不放的执着.

佛法之因缘缘起之说,可以说是暂时做为一个工具来用的,是一种方便之说的俗义谛概念,是用来导向解脱的一个方便有效工具.借这一工具破除我们对万法的实执,利用这一工具可以方便的理解万法的显现只是一种缘起积聚显现,非实有,无有自体.龙树菩萨在中论应该就是利用这一缘起的工具,层层破除我们凡夫的种种自性有的执着概念

我觉得讲缘起基本都算世俗

by o蹲断妄念o, Sunday, June 16, 2013, 15:00 (3970 天前) @ o踏雪寻梅o

虽然于胜义表述上对“非断”还常常表述为“不坏因果”, 实际是落回到世俗来表述了。 用语言来说, 就脱不开世俗。 都在世俗里说话, 缘起是我认为最贴切通俗有效的, 比如和真如、自性、如来藏之类的比。我感觉的科学(高精尖的不算, 咱不懂)是专门细化研究诸缘和果的关系, 比如控制导弹能准确打到卫星, 了解掌握的诸缘越细越好。 佛法不算计一个果的控制因素有几千几万, 笼统地知道“果”是因缘具足的显现或别名就行, 并因此破对法的自性执, 落脚点在有苦有执需要解脱的众生身上。 法自性破除, 因缘果独自都成立不了, 还怎么谈缘起! 但当“默默无言,拈花传心”无效的时候, 在说真如自性如来藏非这非那也无效的时候, 不说缘起, 还有什么别的招吗。

很好的問題

by omahaho, Friday, June 14, 2013, 15:00 (3972 天前) @ otreeo

佛陀对五比丘讲四圣谛八正道之前先讲中道,所以中道是佛陀讲法的起点,而佛教在以后的发展都可以看成是中道思想的深化,所以中道也是理解佛法的核心和关键。中道思想有三阶段的含义。最基本的最初的含义就是避免极端,比如佛陀第一次讲法时说的中道就是一方面避免放纵自己,一方面避免过度苦行。佛陀是讲求实际不弄玄虚的人,他明确讲中道似乎只有这一次,所讲的内容也只有这么简单。但熟悉佛陀证悟过程的都知道,这一点看似简单却是佛陀成道的关键。而中道思想对佛陀来说是如此地深入骨髓深入灵魂,佛陀与中道不二,佛陀就是中道,佛陀再也不会口说中道,佛陀只是处处体现中道。比如,佛陀第二讲法讲佛法中最重要的概念“无我”的时候,讲了“无我”的三层含义:苦,无常,无自由意志。无常与无自由意志就是对“我”的常和断的否定,就是“我”的中道义。

这是个讨论过 N 回的讨论喽!

by o江南瘴疠地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古慈o

“共生”在《中论》裡的定义,等同于“自生+他生”,旣然“自因 → 果”与“他因 → 果”皆被论证为不成立,那“自因+他因 → 果”想当然尔地一样不许成立了,这就是《中论》诡辩式的辩法。(eg. 法庭上律师辩称:某甲他爹一个人生不出私生子,小三一个人也生不出私生子,所以某甲他爹加小三当然生不出私生子。瞧瞧!像话吗?天下哪个法官听得下去?)

至于“缘生”,在《中论》裡只被有条件地成立,条件就是:无自性、假名有。一如 tree 兄指出的,《中论》未尝论证“因缘生成立”,正因为“缘生”是假安立的、方便说的,所以想论证也论不出来。

翻翻《中论》(青目释),可以发现其实多分是在破“缘生”的,比如〈观因缘品〉开章便总破、别破一切因缘(含毗昙家四缘),〈观因果品〉则详破众缘和合生果论。《中论》这种又破缘生,又许缘生的两面手法,关键在于先把“自性”的概念妖魔化,然后自宗以不许自性有,故缘生得成;敌宗以先许法法有自性,故缘生不成。最后便居然将“缘生”一词攘夺为自家宗旨,全不顾及宗派和谐与国际正义……(咦!mahah 兄请快快退驾,让我一个人好好儿说话。)

顺便凑份子一下 tree 他岔出来的《楞严经》因缘、自然二俱排摈的话题。在破“因缘”上,确如 tree 所言,是在破二乘因缘法(按:“因缘”表二乘,“自然”表外道),採用的归谬手法也同《中论》相似,但是总结出的论点,却是常住妙明的如来藏,虽然和空性一样都是不生不灭的。

两家相同处,在于都认同因缘只是虚妄的分别言说,本无生灭。不同处是《中论》把这个“本无生灭”,视为法法本无自性,诸法自无生灭,无生灭的是俗义法。《楞严》的“本无生灭”,则是指向如来藏这个 media,它才是俗义法虚妄因缘背后的真实因缘,无生灭的重心放在胜义谛法上。虽然也有人

将空性等同于如来藏,不过中观家到底是避谈常住法的;而许如来藏为非常住法,在自宗又是有过失的,所以两家虽然在归谬“因缘”上的作法类似,最终还是因为同途殊归而存在(表达上的)矛盾。

第一句就有问题,

by omahah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江南瘴疠地o

共生不是自生+他生。看中论要抛开青木的注释。

这里不妨再赌一把

by omahaho, Saturday, June 15, 2013, 15:00 (3971 天前) @ omahaho

我其实并没有很仔细地看中论,但我自己对中论四生的解释极为漂亮,不可能是错的,故青木一定是错的。

哈哈。老古,怎么从马王堆挖出这斗千年陈谷子。。。

by o二麻子o, Monday, June 17, 2013, 15:00 (3969 天前) @ o古慈o

当年的时候,网上佛友普遍对这些基本概念不熟悉,现在早不是当年情况了。说来说去,自生他生共生,都是在一个隐含前提下说的:因与果割裂。既然割裂了,那么不论自他共,怎么生都没法自圆其说。至于在这个地方添上“因缘生”,大概是后人的蛇足,中观讲的是缘起无生:“因缘所成法,我说即是空”吗。这里的成,大致是堆积,集聚之意,而无“生”出个东西的含义。

您的说法不妥

by omahaho, Monday, June 17, 2013, 15:00 (3969 天前) @ o二麻子o

T30n1564_p0033b11(00)║ 眾因緣生法  我說即是無T30n1564_p0033b12(00)║ 亦為是假名  亦是中道義T30n1564_p0033b13(00)║ 未曾有一法  不從因緣生T30n1564_p0033b14(00)║ 是故一切法  無不是空者中论说的是生即是无生,或者说生与无生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你还是比较适合继续创造新逻辑。

by o二麻子o, Monday, June 17, 2013, 15:00 (3969 天前) @ omahaho

要么专门贴经文也好。用你逻辑去解释经义,俺是看不懂的。

这硬币的例子倒颇感善巧得宜!

by o江南瘴疠地o, Monday, June 17, 2013, 15:00 (3969 天前) @ omahaho

别家都是傻柱子,只以为每回都该人头在上,所以一味说生。咱龙大侠懂得丢硬币的机率原理,所以一会儿矇它生,一会儿矇它不生。所以赢的层面远远高出馀宗,卒致荣获最了义的讚誉。

有一位画家,他的野心是

by omahaho, Monday, June 17, 2013, 15:00 (3969 天前) @ o江南瘴疠地o

要画出硬币的另一面。龙树大士在中论里要做的就是要同时呈现硬币的两面,可是对于永远只能看到一面的人来说,他是在抛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