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空性论》今诠再讨论-- 导读之六七-共许与不同基础

by 兼修, Friday, March 18, 2016, 14:28 (2933 天前)
编辑 by 兼修, Friday, March 18, 2016, 14:51

6. 共许
凡属语言交流,双方需有某些共同认可的语言基础,否则双方没有交流的渠道。通常来说,交流双方有共许部分,也必有意见不同部分,所谓交流正是在双方确立共同许可部分的基础上,表述并交换不同意见。相对清晰地划分这两部分,是交流顺利的必要前提,如果双方将未曾共许之名言误作共许使用,必导致鸡同鸭讲,误解连连。故共许对交流而言,是一种必要的基础与规则。但共许并不代表真理与原则,双方共许出错的事情经常发生,即使是社会大众的共许,即所谓名言共许,因时代局限也经常隐含某些错误。

7. 中观与唯识的不同基础
中观教授次第是从初学的普通人开始,并未对初学中观的人提出明显的预习要求。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有教无类,利益广大人群。既然从零开始,就不得不使用大众语言已有的通用概念,这就是所谓大众“名言共许”。否则词义与大众习惯不一致,可能造成极大误解。中观宗对名言共许相当强调,以便给教法的解说提供一个相对坚实的语言平台,原则上,后来出现的所有名相,都是从大众通用的共许名言通过逐步定义、推论而建立的。
唯识的建立则与中观不同。唯识创建之初面对的是修习禅定的瑜伽行者,而禅定是非常个人的体验,就其个人化而言禅定类同于梦,人人都可做梦,但两人不能做同一个梦。禅定也是如此。所以,在瑜伽行者中讨论禅定里的问题时,大众通用的名言共许并不特别重要。虽然唯识宗的表述里不会特意去违背大众名言共许,但原则上,禅定不可能是大众的共有经验,故唯识宗、法相宗里很多名相,不可能单纯依靠大众共许的名言而建立,所以脱离禅定单靠文字语言去通达唯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七十空性论》属中观经论,为方便计,本书遵从传统,尽量从大众共许的名言基础对涉及的名相给予解释。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名言共许虽然是开始交流的必须,其本身并不是个坚固牢靠的基石,更不意味着正确与真理。很明显,不同人群的起始共许可以差别很大。而开始时引用的许多共许概念,往往会在讨论的进程中被否定。所以,“不违背大众名言共许”仅仅是一个权宜使用的方便规则,而不是真理本身。

归谬的他方共许

by 兼修, Friday, March 18, 2016, 14:48 (2933 天前) @ 兼修

文理兼修:
共许~~哈哈,学中观,最后就可以与龙树共许:原来‘’他们人类‘’弄错了。
平步青霄:
[Grin][Grin][Grin][Grin][Grin]

常如:
共许在讨论中,有时也是个逐渐发现的过程~~~说着说着,才发现彼此共许上原来是有差异的。
平步青霄:
不是说好是共许吗?咋个差别这么大。
平步青霄: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名言共许虽然是开始交流的必须,其本身并不是个坚固牢靠的基石,更不意味着正确与真理。
文理兼修:
而且,龙树菩萨是归谬,和“我们人类”在共许基础上的证成 方向就不一样。
泠波(演慧):
对共许好像不太共许
文理兼修:
中观精要谈到 双方与他方共许的差异。 归谬中用到的是他方共许。
泠波(演慧):
对方也是他方
泠波(演慧):
和讨论者范围相关
平步青霄:
他方共许意味作,这方只是采取对方的立场,不一定赞同这个立场。
文理兼修:
@陈子平 解释得好
泠波(演慧):
比如龙树菩萨借大众认知说明实证结论
泠波(演慧):
双方是都认同吧?
平步青霄:
他就破斥大众认知。
平步青霄:
基本态度就是,我实证你们都是错的。
泠波(演慧):
如何说服大众的?
平步青霄:
如何说服大众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泠波(演慧):
还是借了对方原有认知,他方共许
平步青霄:
不借对方的立场,那在破谁呢?
平步青霄:
所以,欲将破之,必先纵之。。。阴险吧?
般若波罗蜜:
@陈子平 这种方式属于应成派吧
般若波罗蜜:
哈,应成派属于这种方式
平步青霄:
龙树基本上也是这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