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这是缅甸.玛欣德尊者(Bhikkhu Mahinda)的答问开示吧?

by o江南瘴疠地o, Sunday, June 09, 2013, 15:00 (3977 天前) @ o如在o

对此,俺认同 finder 所言,不可能讨论出结论来;或者所得之结论,就是一个“无结论”。但我倾向于肯定答案,因为初果本来三毒犹在,而犯戒这码事说来话长,有时候因缘际合,好比地上的蚂蚁,不是你想不踩就踩不着的;何况僧戒本来戒相纷繁。僧祇与有部律中,便记有阿罗汉善来为某地居民降伏毒龙后,单独赴供受食,因浆中杂酒而醉迷不醒。人家还是位俱解阿罗汉哩!所以说绝不犯戒,不如说不易犯戒为妥。(按:尊者所云“绝不犯戒”,可能单就提问中的淫戒而说,未必泛指一切别解脱律仪。)

文献证据上,可参考台湾释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之《论师的圣果观》一文,其中罗举了几个正方说法,如:

《增一‧放牛品》:“在学地之人,由本缘故而犯戒乎?象舍利弗报言:有!若住学地之人,由本缘故而犯禁戒。”

《异部宗轮论》:“大众部、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诸豫流者,造一切恶,唯除无间。”

又谓:“南传《论事》记载,东山住部认为「见具足」的补特伽罗尚未舍离嗔恚,若与嗔心相应,会故意掠夺生物之命(南传58.211--213)。此见具足者,应指初、二果圣者……。”

反方这边,以有部为代表,认为入流圣者已得“不作律仪”:“以诸有学于五种恶(杀盗淫妄酒)皆获得毕竟不作律仪故。”(《俱舍‧分别业品》)大概玛欣德尊者的上座部观点也是打这个根据来定调的。

然而在《婆沙‧业蕴》裡(卷125),仍列举了很多异说,是就经中初果圣人不堕恶趣的背后机理提出解释,其中多有认同预流果人亦容暂起恶业的,可见这本是个自古卽摆不平的问题了。

这个初果犯戒的议题,在思考上有两个地方须要区别:犯戒 vs. 起根本惑。犯戒有时候是无犯意的,甚至相应于善、无记心的。而起根本惑,严格说,虽有违于十不善业道,但即使形诸身、语二表,却不一定是犯戒的;此处端视当人所受戒而定,若许世间亦有无戒须陀洹,那更压根儿无戒可犯了!

这个议题裡,还隐藏了一个议题:初果圣人能否法尔不受咒力厌镇而失志?如果出世智慧敌不过巫术,那阿难受狎于淫女,纵令事所非有,也非理所必无的啦!虽看似一个更难解答的问题,但若真格有心,也是可以试验出来的。按理应该圣人丛出的南传化区,刚好也多有降头盛行,看有没有哪位初果圣人愿意捨身当白老鼠呗!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