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自性相品第五:4.了义教法

by 二麻子, Thursday, March 06, 2014, 14:07 (3696 天前) @ 二麻子

4. 了义教法

世尊初于一时,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惟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法轮,虽是甚奇甚为希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于彼时所转法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在昔第二时中,惟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法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于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

流本作:
如来初成应正等觉,于波罗㮈城仙人集处,诸禽兽游处,为诸修行声闻行人,一转四谛希有法轮。世间一切沙门婆罗门,天人魔梵无能转者,若有能转依法相应,无有是处。世尊!此第二转法轮,说上法相可入法相,分别彼诸不了义修多罗,为住大乘众生说于诸法无有体相、诸法不生、诸法不灭、诸法寂静、诸法自性涅槃,希有之中复是希有。世尊!此是第三转法轮,为住一切大乘众生说诸法无体相、不生不灭、寂静自性涅槃。善说四谛差别之相,希中希有,无人能入,无人能对,无人能诤,更无有上,更无有胜。了义修多罗无诤论处。


释:
三转法轮之间,差别在哪里?
说四圣谛非了义,南传不会同意,但如果深究佛法法义,声闻乘跟大乘确实可以找到差别,此差别主要在于大乘对我执(法执)破得更彻底究竟,详论从略。注意对二转法轮,流本有“法相可入法相”一句,这几乎是直言法相之间没有可割裂的间隙,亦即不可割裂诸法法相。总体而言,初转与二三转的差别比较明确。但从《解深密经》来看,二转与三转差别却很不明显。所谓二转是“隐密相”,而三转则是“显了相”,但隐秘相与显了相具体差别在哪里?
对比奘本,“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是为二转隐密相,“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是为三转显了相,其差别仅仅四字:无自性性。“无自性性”在词法结构上的怪异来自中印语言差别、文化差别以及历史积淀,若加详细考证可构成大型论文,谨简析如下。
性、相在中文的文义差别已如前文所述。“无自性性”中间“自性”二字,为2义,作自有的本质解,与“自相”通;无自性则是佛法通则,表明自性、自相这样的认知并非真实。而“无自性”后面再添一个性字,在构词法上讲,是描述对“一切法总体”都成立。当然,“一切法总体”严格来说,不是正确说法,因为法界无体,不能用“总体”这个概念描述,但受人类表达能力的局限,也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这种总体性质的描述方式,以及前文中对“分别所行、遍计所执行相”等割裂行为的否定,强烈显示出第三转的不共特点:明确地超越了局部视角,法界不可割裂,是为第三转的显了相。对比第二转,则二转中无自性说法均是针对某一法而言,即使用到“一切法”这样的词汇,“一切”在观念上也是一一诸法的堆集,而不是作为整体。在“一一诸法均无自性”这样的二转法轮表述形式的基础上,若学人善加思维当然可以从“任何一法都无法从其周围环境中割裂出来”,进而了知法界不可割裂,但毕竟没有直接表述出来,是为隐密相。

类似奘本,流本此段二转与三转的差别是,二转的表述中多次使用“诸法”一词,三转中仅仅使用诸法一次。这反映二转所说“诸法”意指一一诸法,而一一诸法却是在大众错见。二转法轮中对此错见进行了破斥,却没有明确指明离此错见后如何,是为隐秘相。而描述三转中仅总括性地用到“诸法”一次,是指一切法总称,同样是超越局部视角的含义。

佛法是引导后人趋向解脱的方便,对于能在二转教法里善加思维并进而契入法界不可割裂的行人来说,既然已经超越局部视角的限制,则二转与三转并无差别:隐秘相对了知隐秘真相的人来说即是显了相。反之,对不能真正了解三转法轮显了的行人,显了相的教法因不堪了知故,也成为隐秘相。故二转与三转的差别,在于能否超越一一诸法,包括自他对立,这类的局部视角限制;而不在于阿陀那、阿赖耶识等细微心相的开显,也不在于中观与唯识的表述差别。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