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寻源记 08 念
念
梳理重点语汇的最初阶段,比解读“根”更为震撼的是读到经藏中描述身受心法四念住的四随观,以及随之考察的与念住关联的其他表达。
“念住(satipaṭṭhānāna)”在经藏中被佛陀屡屡强调,后世也一向高度重视。以第一个随观为例,汉译传统上流行甚广的表述,是如杂阿含所译“身身观”或“身念处”,中阿含所译“观身如身”,以及玄奘法师所译“循身观”。广为流传且依此展开实践的一种解说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而在经藏中读到的四随观按字面直译为:“即身 身随观(kāye kāyānupassī)……”,是个不符合日常习惯的表达。中文“观身不净”这样的无主句并不是没有主语,只是省略不说,读者自会补充,成为一句主动宾完整的短句。但是四随观原文截然不同,会引起一串问题:谁观?观什么?怎么观?……也很容易被添加上“正常的”主语,再把“即身”当作宾语,就变成“观身如何如何”,这也是常常看到的解说。然而读到这句巴利原文,麻叔和朝鸣兄的第一反应都是:“这很操作”、“这就不是在认知内容上的观”。
接下来考察“念(sati)”。从字典和通常的讲解中可以了解到,这词源自动词sarati(记忆),兼有唤起和不忘失的双重含义。念(sati),以及和它密切关联的念住、念身、念觉支等表述,在经藏中出现频率极高,其重要性也被佛陀反复强调。当然也是历代论师、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对象,产生了许多解读。这类重点语汇的含义,一般的字典很难囊括,我们照例是主要在经藏中寻找佛陀的解说。
在解说“五根”的《相应部48.9—10经》中关于念根的部分是这样的:“圣弟子具念, 具足至高念明慎,于久远言行亦能忆念、随忆念。”此前解读过根(indriya),这里念根可以大致读作“念之能”。而“念明慎(satinepakka)”又是一个有趣的表达。nepakka(以及nipaka)的含义包括谨慎警觉及敏锐明利,我们译为“明慎”。关于“明慎”的形象化表述,见于《相应部47.20经》中那个著名比喻:端着满满油钵穿过热闹人群而不能洒出一滴,“盈满油钵,即指念身”。麻叔的老读者可能熟悉“明晰” 一词,明为觉性不可遮蔽,也是念身或念住之特质,而相比于“明晰”,“明慎”更突出了保持敏锐警觉的主动。
完整帖子:
- 《本初的光明》 序章·寻源记 01 - 1001nights, 2023-03-13, 20:40
- 序章·寻源记 02: 从故事书开始 - 1001nights, 2023-03-13, 20:40
- 序章·寻源记 03 细读和翻译 - 1001nights, 2023-03-15, 08:28
- 序章·寻源记 04 住和居 - 1001nights, 2023-03-16, 22:01
- 序章·寻源记 05 根不是根 - 1001nights, 2023-03-18, 21:59
- 序章·寻源记 06 根不是根 (续1) - 1001nights, 2023-03-18, 22:12
- 序章·寻源记 07 根不是根 (续2) - 1001nights, 2023-03-20, 00:27
- 序章·寻源记 08 念 - 1001nights, 2023-03-21, 05:16
- 序章·寻源记 09 念(续1) - 1001nights, 2023-03-22, 04:06
- 序章·寻源记 10 念(续2) - 1001nights, 2023-03-23, 06:37
- 序章·寻源记 11 似而不同 - 1001nights, 2023-03-24, 03:44
- 序章·寻源记 12 似而不同(续) - 1001nights, 2023-03-25, 07:05
- 序章·寻源记 13 内 - 1001nights, 2023-03-26, 20:37
- 序章·寻源记 14 内 (续1) - 1001nights, 2023-03-27, 20:55
- 序章·寻源记 15 内 (续2) - 1001nights, 2023-03-28, 23:13
- 序章·寻源记 16 内 (续3) - 1001nights, 2023-03-29, 21:29
- 序章·寻源记 17 实践者的经藏 - 1001nights, 2023-03-30, 21:40
- 《本初的光明》 序章·寻源记 18 把书读薄 - 1001nights, 2023-04-01, 09:40
- 序章·寻源记 19 - 1001nights, 2023-04-02, 10:06
- 序章·寻源记 20 - 1001nights, 2023-04-03, 22:53
- 序章·寻源记 21 把书读薄 - 1001nights, 2023-04-04, 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