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寻源记 17 实践者的经藏
实践者的经藏
以上是我们所做解读的几个具体例子。解读过程中有趣的一点是,麻叔并没有在巴利语上花费心思,却经常在讨论中给出精准意见,甚至有些情况可以说提前准备好了翻译。比如我们翻译过《中部43经》的一段,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与无碍解第一的摩诃拘絺罗的讨论:“慧与识,这些法相连,非不相连。再者,这些法不可割裂、不可割裂后安立差异……” ,这里用到的动词 vinibbhujati 是表达某种分开、断开,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认知上、观念上的。词根√bhuj义为“使弯曲”,暗含本来不断之义。 通常,表达法义的词在第一次遇到时,我们总要做一番分析、考证、检验,才最终确定满意的翻译。但这个词,一眼看到直接想起“割裂”,麻叔最先用来描述凡夫认知模式的词 ,没想到在经藏里遇到绝佳对应。
随着对经藏阅读和解读的展开,越来越深地体会到,与其将巴利语看作如同英语或者德语的某种自然语言的外语,不如就把它看作“经藏的语言”——也就是“巴利(pāli)”这个名称的早期所指。类似说英语或德语是一种学术语言,是因为相关领域的同行学者以这种语言写文章,做交流。作为学术语言的英语,并不等同于日常英语。经藏的语言,可以说是一种修行语言,是记录佛陀独特教法的语言,也是遵循佛陀教法的最初修行群体内交流的语言。一个专业领域的翻译,主要的门槛不在于表层语言本身,而在于对相关领域的掌握。一本物理学专著,单从语言本身讲,涉及到的词汇量是有限的,句式语法也是有限的,总之语言上的要求其实有限,但是没受过相关的物理专业训练的人,别说翻译,读都读不懂。
梵语和梵语经典,巴利语和巴利三藏,早已是相关学者深耕的领域,近些年在国内形成一股小热潮,在有些院校甚至成为热门课程。然而,经典对于印度学家,对于语言学、语文学家,对于哲学或佛教史学家来说,意义不同,有其各自的侧重。但有如科学家和科学史学家的专业差异,佛教语言文化历史等视角下的研究虽然在其各自领域产生了诸多诠释,也带来很多启发,但并不等同于佛法的实践,盖因后者有其自身所关注的目标和不共的专业范畴。古老的巴利经典不仅仅是各类学者们的宝藏,更应该是佛法实践者的宝藏。
完整帖子:
- 《本初的光明》 序章·寻源记 01 - 1001nights, 2023-03-13, 20:40
- 序章·寻源记 02: 从故事书开始 - 1001nights, 2023-03-13, 20:40
- 序章·寻源记 03 细读和翻译 - 1001nights, 2023-03-15, 08:28
- 序章·寻源记 04 住和居 - 1001nights, 2023-03-16, 22:01
- 序章·寻源记 05 根不是根 - 1001nights, 2023-03-18, 21:59
- 序章·寻源记 06 根不是根 (续1) - 1001nights, 2023-03-18, 22:12
- 序章·寻源记 07 根不是根 (续2) - 1001nights, 2023-03-20, 00:27
- 序章·寻源记 08 念 - 1001nights, 2023-03-21, 05:16
- 序章·寻源记 09 念(续1) - 1001nights, 2023-03-22, 04:06
- 序章·寻源记 10 念(续2) - 1001nights, 2023-03-23, 06:37
- 序章·寻源记 11 似而不同 - 1001nights, 2023-03-24, 03:44
- 序章·寻源记 12 似而不同(续) - 1001nights, 2023-03-25, 07:05
- 序章·寻源记 13 内 - 1001nights, 2023-03-26, 20:37
- 序章·寻源记 14 内 (续1) - 1001nights, 2023-03-27, 20:55
- 序章·寻源记 15 内 (续2) - 1001nights, 2023-03-28, 23:13
- 序章·寻源记 16 内 (续3) - 1001nights, 2023-03-29, 21:29
- 序章·寻源记 17 实践者的经藏 - 1001nights, 2023-03-30, 21:40
- 《本初的光明》 序章·寻源记 18 把书读薄 - 1001nights, 2023-04-01, 09:40
- 序章·寻源记 19 - 1001nights, 2023-04-02, 10:06
- 序章·寻源记 20 - 1001nights, 2023-04-03, 22:53
- 序章·寻源记 21 把书读薄 - 1001nights, 2023-04-04, 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