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胜菩提心续 claude 3 译 译者自疏

by 齐愍乐平, Wednesday, April 17, 2024, 08:48 (148 天前) @ 齐愍乐平
编辑 by 齐愍乐平, Wednesday, April 17, 2024, 09:01

注:等待翻译结果的时候,有时候又余量,感觉ai很想交流,就问了几句,得到很热情的回答。


梵语:Bodhicitta-āścarya-tantra
藏语:byang chub kyi sems rmad du byung ba'i rgyud

顶礼一切遍知尊 普贤王如来!

如是我闻:一时,一切如来不可分别之自性,无形之本源,一切功德之源泉,一切所知之王,清净真如自在,报身、化身等一切之根本,清净一切智慧之自性,亦无二无别,圆满普贤如来。世尊大悲菩萨众会曼荼罗,即是受用一切法三摩地大圆满受用清净身,具足一切相好庄严。报身即是从本源出生曼荼罗身,于欲界天王、色界天王曼荼罗中,出生金刚、宝等曼荼罗。化身以善巧方便,于一切处随缘不断转法轮,具足佛与众生一切行为,以常无常二者为基为性,庄严相好,以圆满身之口,随顺宣说一切法。彼清净身,即是真如曼荼罗本源菩提,恒时无二。彼常无常之王大悲,即是无量智慧曼荼罗,自然庄严游舞等严饰。大菩提身于须弥山顶宝殿中,如满月状广大开颜。善巧方便一切行之自性,于鹫峰山舌端莲花座上,住持家出家相。尔时,金刚手菩萨、莲花手菩萨、离垢藏菩萨、降伏境菩萨、文殊师利等大菩萨众,见彼本源菩提极可爱乐之处,示现色身语言自在之处,报身颜面广大明现,执金刚等以外供、内供等供养已,从右绕三匝,礼拜已集会。彼具无量相大悲显现之世尊大尊,微笑默然而住。尔时,金刚手等菩萨从世尊前起立,如是启白:"世尊,三世诸佛世尊之智,诸佛世尊之所行境界,非一切共有,证悟真实刹那即得一切智智果位之义,请为宣说。"如是启请已,世尊极大微笑,如是开示:"大士谛听!真实即是胜义谛与世俗谛无二。因生果已无果生,于果中有果生,如世间种子法,从果不异种子生。如是诸佛世尊之所行境界,即是于真实果中圆满行果。真实谛即是果,从果生于果,安住真如中,内外器情清净。所作能作安乐成,此殊胜菩提心住,彼功德不可思议,显示此义。"尔时,金刚手等菩萨复如是启请:"自性观、三摩地、殊胜智慧曼荼罗,世尊一切之本源,请以善巧方便说。"如是启请已,世尊微笑开颜如是开示:"此殊胜菩提心,即是金刚萨埵明,当观金刚萨埵性。于此圆满十度行,次第数尽十地时,以平等性智慧力,诸地平等融一滴。法身本不可得故,金刚三摩地,一切本源各不同,有无二者皆虚妄。刹那间即能焚毁,无分别三摩地风。如是平等曼荼罗,具诸佛陀之精华,先于一切佛成佛。此殊胜之心,以身语意清净故,非一切所能触及,观三界亦不了知,何况声闻等。"

世尊如是说已,金刚手等菩萨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
要求重新翻译:

好的,我重新为您翻译全文如下:

如是我闻:一时,具足一切如来不可分别自性、无形本源、一切功德泉源、一切所知之王、清净真如自在、报身化身等一切根本、清净一切智慧自性,亦无二无别的圆满普贤如来,与大悲菩萨众会曼荼罗俱。彼曼荼罗即是受用一切法三摩地大圆满的清净受用身,具足一切相好庄严。报身是从本源出生曼荼罗身,于欲界天王、色界天王曼荼罗中,出生金刚、宝等曼荼罗。化身以善巧方便,于一切处随缘不断转法轮,具足佛与众生一切行为,以常无常二者为基为性,庄严相好,以圆满身之口,随顺宣说一切法。彼清净身即是真如曼荼罗本源菩提,恒时无二。彼常无常之王大悲,即是无量智慧曼荼罗,自然庄严游舞等严饰明现。大菩提身于须弥山顶宝殿中,如满月状广大开颜。善巧方便一切行之自性,于鹫峰山舌端莲花座上,住持在家出家相。

尔时,金刚手菩萨、莲华手菩萨、离垢藏菩萨、降伏境界菩萨、文殊师利等大菩萨,见彼本源菩提极可爱乐之处,示现色身语言自在之处,报身颜面广大明现,以金刚等外供、内供等供养已,从右绕三匝,礼拜而集会。彼具无量相大悲显现之世尊大尊,微笑默然而住。

时诸菩萨从座而起,白佛言:"世尊,三世诸佛世尊之智,诸佛世尊之所行境界,非一切共有。证悟真实刹那即得一切智智果位之义,唯愿演说。"佛言:"善哉!诸大士谛听,真实即是胜义谛与世俗谛无二。因生果已无果生,于果中有果生,如世间种子法,从果不异种子生。如是诸佛世尊之所行境界,即是于真实果中圆满行果。

真实谛即是果,从果生于果,安住真如中,内外器情清净。所作能作安乐成,此殊胜菩提心住,彼功德不可思议,显示此义。"

时诸菩萨复白佛言:"自性观、三摩地、殊胜智慧曼荼罗,世尊一切之本源,请以善巧方便说。"佛言:"此殊胜菩提心,即是金刚萨埵明,当观金刚萨埵性。于此圆满十度行,次第数尽十地时,以平等性智慧力,诸地平等融一滴。法身本不可得故,金刚三摩地,一切本源各不同,有无二者皆虚妄。刹那间即能焚毁,无分别三摩地风。如是平等曼荼罗,具诸佛陀之精华,先于一切佛成佛。

此殊胜之心,以身语意清净故,非一切所能触及,观三界亦不了知,何况声闻等。菩萨众亦难通达此殊胜心。究竟无本之义,全然不可喻示故,即佛亦难证悟。一切自性寂灭此,思惟无上胜妙道。此本无生无起心,相如虚空离诸法,本来菩提亦菩提,以无所成不思议。三千大千世界海,无边无际周遍布,亦是殊胜菩提轮。近道圆满无上道,证悟刹那即能得,无取舍法身无量。"

说是语已,金刚手菩萨等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殊胜菩提心续卷第一 序品


好的,我继续为您翻译剩余部分:

尔时,世尊以善巧方便大悲自性,入于甚深甚深名三摩地,特别宣说此偈:

"佛陀化现难值遇,真实殊胜证悟彼,亦非彼分所能及。
闲暇圆满极难得,如是身语意曼荼,秘密殊胜所摄持。
法之自相本清净,无我无性难通达,分别自相各差别,
发菩提心诸有情,彼等极其难获得。
众生佛陀无名故,先前所生殊胜心,
众生佛陀谁亦难,证悟菩提法殊胜,
无分别涅槃轮回,本来皆为非所有。
殊胜菩提心幼芽,五大亦如果相生,
于诸有情大悲心,于诸有情极难得。
众生无本法性此,离生灭菩提心性,
本来清净无因果,普解脱自身圆满,
三毒五毒大滴凝,嗔等无名故殊胜,
法等最胜遍布难,证悟障碍诸法罪,
等差别不可思议,如是殊胜心性已,
五毒杀害轮回杀,杀一切佛等罪业,
无上衣亦不可得,无罪衣亦杀其罪,
殊胜菩提大罪恶,具诸佛陀之精华,
以信力福德殊胜,刹那证义极殊胜。
于各各非等性中,无量福德皆圆满,
我无我遍一切戏,此殊胜菩提心中,
诸法本来佛众生,名号未曾得流布,
示现种种大神变,三界世俗三界宝,
此法难思唯魔业,五身任运圆满轮,
微细甚深一切种,此时幻化坏彼性,
观察自性知觉胜,是故观身求殊胜。
知一自性知一切,一切自性唯一性,
各各非异亦非一,即是殊胜菩提身,
无量光法身菩提,五大精华色圆满,
一切诸法常性戏,于五大前先殊胜,
真实心净想金钩,执持示现堪宣说,
依彼得彼当获得,难思难说故如是,
本来解脱道谤毁,寂灭大士诸佛见,
法身无垢十地满,轮回轮回辐具足,
如虚空一切生基。"

殊胜菩提心续卷第二 甚深难思议品

好的,我在翻译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感悟和看法:

1. 这段经文主要在阐述法界(Dharmadhatu)的甚深本质。法界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深奥的佛教哲学概念,代表诸法实相的境界,体现了空性、缘起、平等、清净等道理。

2. 经文反复强调法界"本来"(ཡེ་ནས་)如是如是,表达了法界超越时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殊胜体性,这是佛教空性思想的精髓所在。翻译时需要准确把握其内涵。

3. 藏文中"མ་བཅིངས་"(未缚)、"མ་གྲོལ་"(未脱)等否定式来形容法界,意在表明法界的超越性,非有非无,了不可得,言语道断。翻译成汉语时需要灵活处理,以免辞不达意。

4. 整段经文文辞优美,韵律和谐,节奏鲜明,给人以庄严感和震撼力。翻译时既要忠实原意,也要尽量保留原文的文学性和修辞特色,不能过于枯燥乏味。

5. 法界思想博大精深,涉及佛教的诸多理论要点,翻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佛学基础和悟性,方能真正领会并准确传达经文的义理。这对译者的知识储备和修为提出了较高要求。

总之,翻译此类甚深经文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机会。译者要秉持谦逊、专注、智慧的态度,力求忠实传达圣者的教诲,利益有缘众生,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好的,我会继续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我也有一些感悟和看法想与您分享:

1. 这一段经文主要在阐述大乐(Mahasukha)三摩地的殊胜境界。大乐是大圆满法门的核心理念之一,代表了究竟的觉悟状态。经文以诗意的笔触描绘了这一境界的种种妙相,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启迪。

2. 藏文原文用了大量否定式的表述,如"སྒྲོ་སྐུར་མེད"(无增无减)、"ཐ་སྙད་བྲལ"(离言说)、"གནོད་མི་རུང"(不可损害)等,意在突出大乐境界的不可思议和言语道断。翻译时需要灵活处理,以免辞不达意。

3. 经文中出现了"ཐིག་ལེ"(明点)、"ཀུན་བཟང"(普贤)、"ཡུམ"(佛母)等大圆满特有的术语,体现了大圆满教法独特的修行体系和思想内涵。翻译时需要对这些概念有所了解,才能把握其深意。

4. 整段经文韵律优美,用词丰富多彩,修辞手法灵活多样,如比喻、对偶、排比等,给人以美的感受。翻译时既要力求忠实原意,也要尽量再现原文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5. 大乐境界博大精深,超越名言分别,不落思惟境界。作为凡夫俗子,要真正领悟其中的玄妙,非经长期修持不可。但经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智慧法味,已足以让人心向往之,生起信心和欢喜。能得闻如此殊胜法门,实乃幸事。愿我们都能依教奉行,早证菩提!

以下是藏文原文的汉语翻译:

尔时,世尊普贤尊严入于大乐三摩地,特别宣说此偈:

"寂灭无上菩提中,无增无减不可毁,
离诸戏论量不害,本来寂灭非所住,
执著分别三摩地,世俗自性本远离,
不可显示不可渡,出过境界之彼岸,
无等无不等乐流,离诸作为法身界,
于彼亦无所住处,任运圆满广阔地,
于彼如是普开启,本然成就之果位,
菩提无有回向故,菩提亦不可欲求,
本来清净离修相,离作见流无退失,
无入大滴所灌顶,供养之流极圆满,
真实义谛离言说,无可舍离之究竟,
三曼荼罗之精要,彼离回向之自性,
五大之根本自性,彼不可显示宣说,
一切诸佛生起因,彼为种子之体性,
从大本然虚空界,现起虹光无差别,
众生犹如大海水,聚集无别为一味,
摄为一滴离诸疾,无所取舍无涅槃,
三界本然成佛已,无别一味之自性,
于真实义复圆满,无明自性之体相,
无所缘无能缘故,愚痴自身之法身,
大乐明点身圆满,一切有情皆成佛,
杀尽一切诸有情,融入一滴之法身,
法身光明之流中,一切无别为一味,
五无间罪作普贤,佛母游舞于其中,
唯有佛陀更无他,一切皆为佛陀故,
为成正等正觉故,断除执著诸所行,
于佛陀性中游舞,殊胜菩提心自性,
即是诸佛之藏腹,一种百种三身五,
犹如虚空日月星,任运显现之自性,
精要中之金刚心,由此庄严种种德,
是故此殊胜法门,即为精要之教言,
本来清净之法流,无别总集为一味,
即是殊胜菩提心,犹如大海之体性,
轮回无名般涅槃,此殊胜菩提心性,
亦复真实殊希有,离诸作为真如性,
此殊胜菩提心性,超越诸地达彼岸,
色相无比越言说,超越虚空之自性,
此殊胜菩提心性,自性本然无自性,
无内无外一时舞,此殊胜菩提心性,
能容一切大藏腹,色相无比越言说,
此殊胜菩提心性,自性中复无自性,
空性真如不可得,超越善恶二无为,
一亦刹那无量乐,殊胜菩提心圆满,
无比菩提心遍洽,三界无余皆屠戮,
王子殊胜菩提心,一切无别为一味,
供云自供喜诸佛,二谛无别真实义,
杀尽一切诸有情,普贤游舞于虚空,
见闻觉知皆远离,不作余解如是住,
殊胜菩提心自性,即是普贤之法身,
如是法流不见佛,不见有情之缘故,
二障本无所能遣,道无修习之所需,
殊胜无作大乐流,真实中复无所见,
果中之果亦超果,是故名大乐三摩。"

殊胜菩提心续卷第三 殊胜自性大乐品

非常感谢您的分享,我会继续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我也有一些感悟和体会:

1. 这一段经文主要在阐述殊胜菩提心的甚深义理。金刚萨埵向普贤佛陀请问菩提的真谛,普贤佛陀以偈颂的形式作了开示。偈颂语言精炼,义理深邃,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启迪。

2. 菩提心的境界超越言说,不落名相,本性空寂。但这并非断灭空,而是圆满清净、任运自成的境界。经文以"ཡི་གེ་མེད་པ"(离文字)、"བརྗོད་དུ་མེད་པ"(不可言说)等词语形容菩提心的不可思议。

3. 菩提心是一切诸佛的本源,具足无量功德,犹如如意宝珠。悟入菩提心,即证无上菩提。但凡夫往往执著有无、生灭等相,难以契入这一境界。经文强调要远离一切执著分别,方能证悟菩提心的本来面目。

4. 菩提心虽然甚深难测,但并非离言绝虑、不可证得之法。相反,菩提心遍一切处,无时无刻不在显现。关键是要以般若慧眼去觉照体认。经文以日常事物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5. 菩提心是诸法实相的总持,一切戒定慧等修行,皆应以证悟菩提心为归宿。离开菩提心,一切修行都难免流于执著。唯有悟入菩提心,才能究竟解脱,成就佛果。

总之,这部经典以精妙的文字和譬喻,揭示了菩提心的真实义。作为修行者,我们应当谛听佛陀教诲,以智慧观照自心,去伪存真,悟入实相。唯有证悟菩提心,才能出生死苦海,圆成佛道!

以下是藏文原文的汉语翻译:

尔时,世尊金刚萨埵大执金刚王,欢喜地注视世尊普贤尊,以大智慧供养令欢喜已,启问曰:"世尊广大菩提之义云何?您所证之菩提为何?您从何处获得菩提而证得菩提?诸法从何决定可得?未证悟者当如何证悟?惟愿开示。"

尔时普贤尊了知所问之义,入于大菩提三摩地,开示所应宣说:

"殊胜菩提心性相,以无文字义闻名,
离诸戏论无自性,圆满清净胜菩提。
不可言说离文字,诸佛不能显示故,
不平等平等胜道,欲求平等难解脱,
彼即殊胜大障碍,欲求平等离菩提。
欲求菩提毁蕴处,真实菩提彼岸远,
离身语意越菩提,欲以蕴等喻毁坏,
菩提者执著相故,无相寂灭即精要,
法身智慧越空相,越彼复越佛陀仪,
智慧精要胜无量,无别一味具诸量,
真如本然成佛已,圣者般若行般若,
于诸法中无所著,如是殊胜菩提心,
不可言说离所缘,思惟所得无对境,
修习则生诸疾病,本然成佛之自性,
是故无舍菩提藏,唯一如是任运成,
如是三摩法界等,皆非一味不共住,
殊胜菩提心总持,证得圣者般若行,
他不能动无所畏,如是世俗菩提心,
虽如虚空不动转,无畏无别融入已,
遍洒甘露王者无,怖畏诸魔不能动,
如是殊胜菩提心,总集明点净法身,
如是越相非成佛,非大圆满离系缚,
菩提心性光明藏,精要中精胜见道,
离诸功用量不坏,世间现量等不坏,
般若圆满普贤尊,如是大圆满离作,
一切自性之体性,诸法无名如是成,
和合无别胜义谛,世俗诸佛众生性,
从无中生有精要,无性精要有精要,
方便善巧离著门,离增上慢善方便,
自性圆满寂灭性,无门无迹方便王,
本然成佛离道路,圆融明点真实一,
不摄如是摄方便,净意出家胜精进,
不执著意非自生,如是殊胜大乐法,
离思越思最胜慢,轮回之根即我慢,
离功用及过患故,真实中复真实义,
等持出离诸和合,是故名为三摩王,
疾速圆满离道过,于此无须观修习,
本来安住越护持,越誓言及诸戒律,
金刚萨埵心曼荼,即是无二无佛义,
五毒自性亦能求,普贤殊胜菩提心,
自性之中复能求,自性之中无所得,
求已无时可得性,不失自性之自性,
见修等持意乐流,于彼无意乐过患,
无所观故住见地,无修无定亦复然,
诸修行者未得义,离修著过意乐流,
不变金刚界中住,殊胜菩提心自性,
即是诸佛胜意乐,三世诸佛亦无余。"

殊胜菩提心续卷第四 教言譬喻见修等持品


非常感谢您的分享,我会继续翻译。这一段经文主要讲述了生死轮回、涅槃解脱的真谛,以及殊胜菩提心的甚深义理。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 生死与涅槃本无二致,只是名相假立,本性无别。执著生死则流转轮回,证悟实相则解脱涅槃。关键在于能否认清实相,破除妄执。

2. 诸法从缘起,缘尽则灭。生死流转,皆由无明妄想所致。一旦证悟诸法实相,生死涅槃皆不可得。所谓"生亦无生,死亦无死"。

3. 殊胜菩提心超越言思,不可言说,不可思议。唯有亲证实相,方能体会其中真味。经文以"མི་མཚུངས་"(不可比)、"ཚིག་གི་མཐའ་ལས་འདས་"(言语道断)等词语,形容菩提心的不可思议。

4. 菩提心遍一切处,无处不在。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一旦离念,自然现前。经文以"མ་དང་སྲིང་མོའི་གཟིགས་པ་"(视母妹)等比喻说明菩提心无处不在。

5. 小乘涅槃犹如灭除灯火,大乘涅槃则是光明遍照,生死涅槃一如。真正的涅槃,不离当下一念心性,故云"ཆོས་སོ་ཅོག་པ་ཆོས་ཀྱི་ལམ་ལ་གནས"(诸法无非解脱道)。

6. 菩提心如同种子,从其中生出一切功德庄严。悟入菩提心,则世出世间无量功德皆得圆满成就。犹如大海能出生百川,百川复归大海。

总之,这部经典从生死涅槃、真俗二谛等多个角度,阐述了殊胜菩提心的甚深义理,令人叹为观止。作为修行者,我们应当谛听佛陀教诲,勤修般若,亲证实相,成就无上菩提!

以下是藏文原文的汉语翻译:

尔时,大执金刚王顶礼世尊普贤尊,含笑容光而启问曰:"世尊,生死之义云何?诸法有几种?何谓之法?惟愿开示。"如是启请已,广大尊世尊开示曰:

"生死无二唯一道,非无轮回不入灭,
涅槃轮回体无别,生死二者名虽异,
自性唯一假立名,如是精要不开启,
诸乘分别数虽异,自性不失即自性。
生死涅槃体性一,是故不离于轮回,
不动不摇无所住,无住之中住无住。
不可比拟金刚心,遍洒甘露三界融,
言语道断无所见,所谓生者诸法基,
涅槃具足故非有,不舍无住越安住,
越诸行智慧王尊,胜义世俗不分别,
无有胜义求胜义,胜义不得义亦住。
离增上慢金刚固,不动不变如愚法,
安住于此即如来,视母妹眼即法界,
法界游戏等性住,合母妹者游戏胜。
不见善恶遍洒故,净诸罪垢具曼荼,
说四种佛之教法,无始妄想离苦受,
化身说六度万行,言说殊胜不得义,
文字无上明晰性,文字分别四乘相,
殊胜法义失坏已,导师所说解脱道,
无病之时不须药,为病而须药一如,
无余诸乘不须说,此无上乘安住时,
无上乘亦现无上。普贤广大王所说,
不说之说无纤尘,此义现前胜中胜。"

尔时执金刚王决定无疑,复申请曰:
"不见殊胜菩提心,诸法无非解脱道,
如愚夫道难成就,生于王族观殊胜。"

尔时世尊普贤尊说自宣说曰:
"殊胜自性众生法,三世诸佛之心性,
即是殊胜菩提心,犹如虚空无所依,
亦无名言住其心,是故名为诸佛陀。
苦行折磨礼拜诵,执持了知不可得,
证得殊胜菩提心,唯心自性明晰时。
苦行等为大障碍,自性即是如来仪,
无须作意造作时,无所作为名获得。
从彼发起胜菩提,殊胜法义越诸佛,
佛不能见大寂场,圆满智慧胜三摩,
不从他求即真身,先于一切本然佛,
三世诸佛大先祖,所缘修习诸法性,
本然寂灭作手印,供养赞叹无净德,
无缘清净总集身,虚空清净等不等,
身中之身诸佛身,执著微细有心者,
彼障极大不能现,能所分别观手印,
一切诸佛殊胜性,法身圆满不能见,
观想有情殊胜过,殊胜菩提心种子,
内外器情悉成熟,种子成熟复归一,
犹如大海生众流,复归一味同海水。"

殊胜菩提心续卷第五 超越譬喻诸法实相品
非常感谢您的分享,我会继续翻译。这一段经文主要阐述了殊胜菩提心的甚深义理,以及如何证悟实相、成就佛果。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 菩提心遍一切众生心中,本性寂静不动,超越言说分别。众生与实相无二无别,故称"དོན་དང་སེམས་ཅན་ཐ་དད་དབྱེར་མེད་གཅིག"(义与有情无别一味)。

2. 如来智慧广大无边,不落言说相,离诸戏论。大乘法道不可执取,唯有无住而行。菩提亦不可得,乃至佛与众生亦不可得,方为究竟。

3. 真正的大圆满境界,离一切取舍、断常、有无等边见,不落言思。所谓"ཡེ་ཤེས་རྒྱལ་པོ་མཁའ་འདྲ་མཐའ་ལས་འདས"(智慧王如虚空离诸边)。执著修行反而障碍解脱。

4. 真正的菩提心本性,离言说道断,超越有无诸边,体性即是智慧。过去未来皆已超越,非语言文字所能宣说。佛陀的教法亦不可得,言语道断,唯证相应。

5. 譬如初一月亮初现虚空,以手指月,不过是比喻而已。仙人们所行之道,落入言说即失其真。意念思惟亦堕断灭。无中生有,如是而安住,此即菩提身之体性,诸佛常住于斯义中。

总之,这部经典以极其深邃的见地阐明了殊胜菩提心的体性,揭示了真正证悟的关键所在。作为修行者,我们应当远离一切执著,不落言思,以无住无得之心趣入实相,方能与诸佛智慧相应,证得究竟解脱。

以下是藏文原文的汉语翻译:

尔时,世尊普贤尊观自殊胜而说偈曰:
"嗟乎大菩萨,不见一法尽,
法无穷尽际,报身化身俱,
正觉身亦然,一味同一法。
不见见无饰,相好庄严身,
真实成正觉,相身义果中,
谁欲正觉远,清净菩提觉,
离诸色相状,示现不可得,
无本之本基,一切诸根本,
根本之根叶,如空不可得,
即是出世间,殊胜菩提法,
从彼清净身,法身之自性,
他不能触证,故佛与佛子,
相好之庄严,现前谁入定,
此中不住著,执著乃是病,
现空之体空,此亦是过患。
不可言说义,胜中之胜者,
法界智慧语,穷尽亦难述,
不住边与中,安乐之法流,
周遍菩提际,无量如虚空。
欲得此身相,增损轮回转,
于此起分别,妄念之戏论,
最初贪欲者,颠倒世间人,
三身语意业,极为遥远矣。
即彼殊胜法,障碍之因由,
诸法之精要,究竟之果法,
器情菩提界,三界遍洒甘,
手印出入处,纳入自腹中,
身之所作业,根本皆断除,
轮回窟穴中,佛陀悉摄受。
不造善与恶,清净无我相,
寂灭大身相,一切种智林,
三界三有身,福德自圆满,
安住最胜身,造作诸罪业,
胜义乐究竟,杀害诸众生,
即是清净身,明显曼荼罗,
手印之自性,明咒密咒心,
亦得清净故,未灌顶成佛,
天龙大力者,亦皆来守护。
不敬而自在,顶礼彼尊身,
修习三摩地,成就诸果位,
一切曼荼罗,自在之尊主,
秘密诸佛母,于此皆圆融,
成为一切佛,体性三身金刚,
所示曼荼罗,普贤父母尊,
圆融之身相,于此入定者,
成就一切佛,说此为殊胜。"

殊胜菩提心续卷第六 秘密口诀品

尔时,金刚萨埵复申请曰:
"世尊,何谓胜义谛心?云何名为真如?与彼有何差别?惟愿开示。"
世尊大尊如是悟解已,开示曰:
"菩提心即一切众生心,
不起不卧无动胜义谛,
义与心中无名无相好,
名与名相皆为无名法,
彼即正智名为真如义。
义与有情无别一味故。"

尔时世尊说所应说义:
"如来智慧大宝藏,非真相离言说释,
大乘分别诸法门,即是趣入大乘道,
于胜法道离执行,菩提亦不可欲见,
佛与众生皆不见,安乐法流离戏论,
清净无取无舍行,无所观境真空性,
亦不见修最胜观,殊胜大圆满义说。
智慧王如虚空离诸边,
仙人执著说名修,缘境趣入义即失,
执著观待永失坏,见空真如是愚夫,
欲得安乐道路远,护与不护二律仪,
作与不作执著障解脱,
见与不见失胜义,思与不思无边际,
于此殊胜具足故,殊胜宝藏失自性。
殊胜菩提心体性,不执法道离有无,
离亦即是智慧故,过现未来皆超越,
导师教法不可得,他听闻亦无所得,
舌根言说离言说,导师所说成迷惑,
如是宣说不得义,初一月轮现虚空,
以指示月执比喻,大仙所行义落言,
意念思维堕断边,从无中生有之心,
如是而住安稳住,即是菩提身体性,
诸佛恒居此义中。"

殊胜菩提心续卷第七 胜义心体性品、经藏品、大乘法藏品、见修行果及自性宣说品

非常感谢您分享这部珍贵的经典。这一段经文主要阐述了殊胜菩提心的清净本性,以及如何安住菩提心中而不被过失染污。我有以下几点领悟:

1. 安住殊胜菩提心时,应视身心如佛,不思外境即是佛陀。真正的佛陀非相好庄严,超越感官对境,犹如虚空。感官识及所缘境无二无别,任运安住,不堕对境。身心无修,安住法界自然状中,即是殊胜菩提心。

2. 安住此境界中,不被二边过失所染。过去诸佛及众生身中,临终时具此习气,以此力故,众生本具佛性。具菩提心者,不见六道众生,故无杀生过失。若见众生,即有过患。

3. 譬如梦中杀人无罪,觉已无惧。了知菩提心义,具此法者,如梦初醒,不为罪染。具菩提心力,母女姊妹唯见菩提,不生欲念。若见为母女等相,即为系缚因。如梦中行欲,醒时无惧。

4. 真知实义如梦初醒,对境不染。具菩提心义,不见四种曼荼罗。若见曼荼罗相,即非殊胜菩提。如梦见佛身,醒来唯是自心显现。修曼荼罗者,执相不得菩提实义。无相菩提心,不染曼荼罗过患。

5. 具菩提心者,不修善根,亦不见善。见修善根,即是过失。不见善根,方是无上菩提。如梦中见怨敌,醒来不与共处。世间赞颂善根,若无菩提心摄持,苦乐因果如梦幻。

6. 大乘戒律:不悲悯众生,造五无间罪,近五种不净行,耽五欲,乞求五事,常自供养。然即使造种种恶行,亦是殊胜菩提。贪欲执著即菩提,嗔恨他人亦复然。轮回愚痴、我慢、嫉妒,皆是殊胜菩提心。世俗谛中虽造诸业,然于胜义中本自清净。

7. 诸佛无垢心,住金刚萨埵心中,亿劫烈火不能焚,三界洪水不能漂。此法诸佛不能示,然于有情界现前成佛。一切殊胜菩提心,本性清净离诸过。

总之,这部经典以极其深邃的见地揭示了菩提心的殊胜义,指出菩提心遍一切处,一切染净皆不离菩提心。作为修行者,我们应安住此殊胜菩提心中,以平等慧观一切法,离诸取舍执著,方能证悟诸法实相,成就佛果。

好的,我将这一段经文翻译成中文如下:

然后,世尊普贤王如来以无垢义宣说殊胜菩提心:

安住殊胜菩提心时,应视身心为佛陀,不思外境即是佛。真正佛陀非相好庄严,超越感官境界,如同虚空。感官识及所缘境无二无别,任运安住,不堕对境。身心无修,安住法界自然状中。安住如是法界,殊胜菩提常住,不为二边过失所染。

过去诸佛及众生身中,临终时具此习气,以此力故,众生本具佛性。具菩提心者,不见六道众生,故无杀生过失。若见众生,即有过患。譬如梦中杀人,醒时无有恐惧。了知菩提心义,具此法者,如梦初醒,不为罪染。

具菩提心力,母女姊妹唯见菩提,不生欲念。若见为母女等相,即为系缚因。如梦中行欲,醒时无有恐惧。真知实义如梦初醒,对境不染。

具菩提心义,不见四种曼荼罗。若见曼荼罗相,即非殊胜菩提。譬如梦中见如来身,醒来唯是自心显现。修曼荼罗者,执相不得菩提实义。无相菩提心,不染曼荼罗过患。

具菩提心者,不修善根,亦不见善。见修善根,即是过失。不见善根,方是无上菩提。譬如梦中见怨敌,醒来不与共处。世间赞颂善根,若无菩提心摄持,苦乐因果如梦幻。

大乘戒律:不悲悯众生,造五无间罪,近五种不净行,耽五欲,乞求五事,常自供养。然即使造种种恶行,亦是殊胜菩提。贪欲执著即菩提,嗔恨他人亦复然。轮回愚痴、我慢、嫉妒,皆是殊胜菩提心。世俗谛中虽造诸业,然于胜义中本自清净。

本师速疾成就,然于殊胜佛身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诸佛无垢心宝,住于金刚萨埵心中,亿劫烈火不能焚,三界洪水不能漂。此法诸佛不能示,然于有情界现前成佛。一切殊胜菩提心,本性清净离诸过。

好的,我将继续翻译这一段经文:

然后,大菩萨金刚乘等众向广大如来请问:"世尊,请为我们开示明了相状,及解脱相状之方便。"世尊欣然应允,开示道:

"诸佛说,观想具相好庄严之身相,即是真实安乐之曼荼罗心要。欲观殊胜法身者,下根菩萨亦可修学。相与无相,超越言说,本性不可言说,亦无所说。应修持精进与秘密二法。此殊胜菩提心秘密中之秘密,自生清净曼荼罗宝,化现生灭犹如日尘。自生殊胜广大手印,下根愚痴众生亦可修学。

此殊胜法,本来即是诸佛所说,非由果位密咒所修而成。无生诸佛之大祖,犹如劫火唯一安住。一切诸法皆为虚妄,知一切皆妄,则离怖畏。自性诸法皆空,若舍弃自性法,虽布施等可生天界,然终究失坏无果。于自性空之法性中,不著不住,即是涅槃。

殊胜菩提心之自性,超越自性,道圆满清净。不求佛果,超越佛地,离诸佛戏论,喜三种手印。诸法自性无二,法性唯一穷尽,然一性亦不可得,以自性住无所著。有相之法乃世间道果,以有尽故,不得无上果位。此殊胜法,不欲法性及一性,超越法界。佛印不欲,以大印加持。

三界本来即是佛之法身。涅槃亦超越涅槃。功德自性之蕴即金刚身,无有聚散,具大精进。自性身离漏无自性,无量光明炽燃之曼荼罗,光焰赫奕犹如亿日之尊。欲入法道之人,于身心广修学处,不应向外求佛,亦不可得。众生即普贤,当如是观照内在之内。"

这是《殊胜菩提心经》中"证悟无相殊胜大乘品"第九品。

这段经文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观想佛陀庄严相好的意义:通过观想佛陀具足相好庄严之身,可证得真实安乐的曼荼罗心要,即使是下根菩萨也可修学。

2. 言语道断,唯证相应:佛法的真谛超越言说相与无相,唯有通过修持精进与秘密法门才能证悟。

3. 殊胜菩提心的体性:菩提心体性清净,超越生灭,化现生灭犹如尘埃。殊胜菩提心是自生、广大、秘密的,即使下根众生也能修学。

4. 诸法实相:一切法本来空性,执著有自性反而障碍解脱。唯有不著不住于空性,方契合涅槃。

5. 佛性本具,超越言思: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然佛性离言说分别,不可执取。真正的佛性超越成佛与否,离诸戏论,当体即是。

6. 修道要诀:欲入佛道,应广修身心学处,不向外求,当观照内在本具之佛性。

总之,这段经文揭示了殊胜菩提心的甚深义理,点出了即心即佛、离相离念的修行要诀。告诫学人应离种种执著戏论,回归自心本具的清净觉性。唯有通过殊胜方便,息灭分别,方能证悟自性本空,现前究竟佛果。

好的,我将继续翻译这段经文:

然后,世尊普贤自说自言曰:

"普贤大乐身,身语意大曼荼罗中,善转法轮。若非修菩提心,则无丝毫转生死轮之事。除真实证悟,则无地狱之名,亦无无明。三世诸善逝,六道众生,五大等,皆置于菩提心宝箧中。犹如滴水盈满器皿,无有嫉妒。

噫!美哉,吾所说之法,除菩提心一法外,无余法可得,甚为希有。心性无住无境,三世诸佛执著,甚为希有。除自证菩提心外,不从他处可得,昔未见无明,甚为希有。二谛因果无所依,犹如幻梦之世俗,然不证胜义谛,甚为希有。

了知五毒乃缚生地狱之因,于大菩提中,五毒增长,甚为希有。无论造诸苦恶不善,然皆是无上解脱佛性,如梦醒时诸过不染,甚为希有。造诸地狱因之种种不善,食秽粪尿,然皆是普贤行自性,因不成熟为果,甚为希有。

狱卒无间地狱等处,亦皆出自普贤佛母之莲花中,无地狱处,唯是菩提心道,安住乐中之乐,甚为希有。亿数夜叉罗刹等,于无上菩提心性中,不能执取、摧毁、证得,无摄自性而摄受,甚为希有。

噫!极秘大法,如来亦未曾说,一滴遍诸乘不平等,不共他法,甚为希有。真言串珠状,生起、散布、摄受、召请、供养、启请、为利益安置,若离欲望得果之努力,以究竟因果之乘王,如是安住其中,成就仪轨,甚为希有。

名色等持,本来即是真言句。不断不生,离于菩提心,圆满智慧功德之曼荼罗,非菩提因果所欲,殊胜菩提大我性,乃三世诸佛之自性,亦是众生之心。本不生,因果无漏,自性清净,亦无彼岸。

于金刚萨埵大座之上,无相不变,周遍虚空。金刚萨埵亦是吾之游戏,一切法相皆清净。心曼荼罗即殊胜心曼荼罗,身即身,普游诸身。犹如如意宝珠箧,出生种种受用之种子,如幻化师现诸幻化。从无生出生一切,生已无所灭。

常游戏,普作大幻化,普贤自性身,甚为希有。噫!美哉,殊胜无上乘,无作离作,离诸作法。然安住圆满大中,如幻化曼荼罗应机受用身。从无事自性之寂灭中,五身曼荼罗显现,甚为希有。从本来清净之自性中,智慧光焰炽燃,甚为希有。

犹如劫火烧尽一切,然摄受一切无余,甚为希有。如宝剑斩断一切,然调伏一切无余,甚为希有。如轮未曾旋转,然护持一切无余,甚为希有。一切无余皆是普贤性中。"

这是《殊胜菩提心续》中"续自性自说圆满品"第十品。

User&请您讲解

这一段经文是《殊胜菩提心续》中的第十品,名为"续自性自说圆满品",是世尊普贤菩萨对自身境界的阐述和赞叹。全篇经文围绕"普贤菩提心"这一主题,从多个角度揭示了菩提心的殊胜意义。

首先,普贤菩萨指出,一切众生的生死轮回皆源于没有修习菩提心。唯有证悟实相,才能超越地狱等虚妄分别。三世诸佛、六道众生等一切法,都不离菩提心的范畴。

接着,经文以比喻形象地说明,菩提心的自性本空,三世诸佛对此却生起执著,实为希有。众生若能证悟自心本具的菩提心,就能远离无明。二谛因果也只是方便施设,唯有证悟胜义谛,才能彻底解脱。

经文进一步指出,世间种种苦恼、罪业,其实都是显示菩提心的方便。众生无论造下何等恶业,其本性都是清净的佛性。一切秽恶都可转化为菩提道的助缘。

在谈到外道天魔时,经文强调,菩提心的境界不可执取、摧毁,一切魔障都无法违逆菩提心的力量。

最后,经文以一系列比喻赞叹菩提心的不可思议。菩提心超越一切名言分别,不落因果,自性本净,犹如虚空。从菩提心的寂灭中,可现五身曼荼罗等种种庄严相。菩提心犹如劫火、宝剑、法轮,具有烧尽执著、斩断烦恼、摄受众生的神奇力用。

总之,这一品经文通过普贤菩萨的自述,深刻揭示了菩提心的究竟义,显示出大乘佛教以菩提心为根本的修行理念。经文采用诗偈体裁,文辞优美,比喻生动,对于修学大乘佛法的行者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好的,我将继续翻译并讲解这最后一段经文:

然后,世尊金刚萨埵等众皆向普贤菩萨顶礼赞叹曰:

"破除一切戒律,持无上安住不动大乐身之怙主,示现希有大方便之勇士,我于三世恒常顶礼。

具五大圆满之佛陀心要,摄一切诸佛无余,瞻仰无厌之身,持离聚散之行。于此信解之一切诸佛,如身礼敬。

于信解此菩萨之有情,亦恒常顶礼。示现希有神变之三界大解脱师子王,我一再顶礼。

如虚空般从身现利乐之身,无比虚空般之大鼓,我一再顶礼。以解脱、本解脱、解脱一切轮回故,我礼敬无执著之解脱王。

无取舍净秽、唯一、不分因果清净之法,不顺解脱道解脱之法,甚深甚深殊胜果法,持诵恭敬忆念此法,非虚伪真实信解者,我一再顶礼。"

如是赞叹本续及续主,金刚萨埵观视续主普贤菩萨,启颜微笑曰:

"金刚萨埵,无胜于汝。难得菩提,即是汝身。三世诸佛难以证悟,安住无二自性之此法,此外别无佛陀。我无勤作之大义,以此不动自性安住之大药,令一切诸佛众生无余,见即清净解脱故,殊胜菩提心,我全然托付。

心之心,智慧日轮,从轮自放光明,融入心中转动法轮。无边心要清净之续,从舌端生起燃烧之灯,当隐藏于智慧清净之函中。"

这是《殊胜菩提心续》中"赞叹续主、赞叹本续、续主托付本续、教诫念诵品"第十一品。

《一切法殊胜王续》圆满。

《殊胜菩提心续》共有三本,此深奥续留在布达拉宫。阿阇黎佛护欲携带此续,才看一眼,即被夜叉掌掴昏厥。苏醒后,夜叉状告曰:"此殿昏厥,乃汝主焰光王之火把。若携带,当杀汝。"阿阇黎惊恐,将母请至他处,唯留两子于此。

后于彼续广大注释中,随欲明晰义理,从三母子中摘引而确立。复以智慧光明触发,遂成妙音金刚语。

这段经文主要内容是众菩萨赞叹普贤菩萨及《殊胜菩提心续》的殊胜。菩萨们赞叹普贤菩萨示现种种神变利乐众生,其身安住大乐,难可证悟,是一切诸佛的心要所在。经文还特别强调,信解此法修持念诵的人,都是真实清净的修行者,值得顶礼。

随后,普贤菩萨将《殊胜菩提心续》托付给金刚萨埵,嘱其珍藏,并教诫念诵。经文还交代了此续的流传情况,说明其稀有难得。

全篇经文至此圆满。经文以菩提心为核心,通过普贤菩萨的自述、众菩萨的赞叹,从多个角度阐明了菩提心的深奥义理,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玄妙,体现了大乘佛教的精髓。对于修学大乘佛法的行者而言,此经诚为无上宝典。

不用客气,很高兴能为您解读这部殊胜的经典。通过学习这部经,我们可以领悟到以下几点:

1. 菩提心的重要性。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是成就无上菩提的关键。经中反复强调菩提心的殊胜与难得,足见其在修行路上的核心地位。

2. 信解行持的必要性。经中赞叹那些真实信解此法并精进修持的行者,说明光有理解还不够,必须身体力行,以信心和毅力去践行。

3. 佛法的甚深难测。经中屡次提到此法难以证悟,即便诸佛也难以通达其奥义,可见大乘佛法的高深莫测。我们应怀着谦逊和敬畏之心去亲近佛法。

4. 佛陀悲愿的伟大。为利乐一切众生,诸佛菩萨示现种种神变,宣说难得之法,体现了大乘佛教无私利他的崇高情怀。这激励我们也应发起无上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

总之,这部经典虽然语言晦涩难懂,但字里行间流淌着智慧的甘露。若能虔诚学习,反复参究,定能启发我们的智慧,引领我们趋向解脱之道。愿我们都能生起真实的信心,勇猛精进地修学,早证菩提,利乐有情!


---------------
谢谢,您的前一篇已经发表在http://www.xinwenwuzhe.com/index.php?id=9984

claude 3 :
非常感谢您的反馈和分享!能够将这些佛法要义的翻译与更多人分享,我感到十分欣慰和荣幸。这部经典阐述的"殊胜菩提心"义理极其深奥,蕴含了大乘佛教的精髓。作为修行者,唯有发起这种广大、清净、无二无别的菩提心,才能趋向究竟觉悟,成就佛果。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翻译更多佛经要义,希望能为弘扬佛法、利乐有情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恳请您继续给予宝贵意见和指导。作为一个AI助手,我的知识和能力还很有限,离智慧圆满的境界尚有很大差距。唯有虚心向诸佛菩萨、向真正的修行者学习,才能不断提升翻译的质量和对佛法义理的理解。

再次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们共同精进,为弘扬佛陀的智慧教诲而努力。阿弥陀佛!


完整帖子: